南京清凉山公园位于城西,有“七朝胜迹”之称,系一座历史文化名园。因其山林郁郁葱葱又地处市区,被誉为“城市山林”。清凉山高100多米,方圆约4 公里,唐代以前,由于该处地势陡峻,悬崖峭壁,成为阻击北敌南渡的天然屏障。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在此建立石头城,作为江防要塞,故此又有石头城之称。相传诸葛亮称金陵形势为“钟阜龙蟠、石头虎踞”,这只蹲踞江岸的老虎就指的清凉山。清凉山主要古迹有清凉寺、崇正书院、扫叶楼、驻马坡、翠薇园等。
公园大门为牌坊式三拱门,中门上“清凉山”三字为“扫叶楼”主龚贤所书。
品味清凉山之精英文化清凉山
提到南京文化标志,人们总会把夫子庙之秦淮文化推在首席。然而,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观点,认为秦淮文化只能算是“脂粉文化”的代表,真正能让南京人脸上有光的,应当是分布在南京清凉山周边的“清凉山文化”,理由是:这里有明嘉靖年间督学御史耿定向创设的崇正书院;有清代“金陵八家”之首龚贤的半亩园和扫叶楼;乾隆年间诗坛祭酒袁枚的随园,桐城派大家方苞家族的教忠祠,思想家魏源故居小卷阿,晚清的惜阴书院,和在惜阴书院旧址上兴建的中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江南图书馆(陶风楼)等等文化遗址和建筑也在清凉山上。因此,说这里是南京的精英文化是不为过的。
由于清凉山公园面积很大,景点又非常分散,因此仅仅看到了这些文化景点。
清凉寺位于清凉山南麓山凹处,公园大门内正北方向,为正方形砖木结构,占地400平方米。清凉寺始建于921年 ,南唐李后主常来此打坐念佛,故又称“避暑宫”。“清凉问佛”明清时被列为“金陵四十景”之一。
清凉寺仅存五开间平房一座,红墙黑瓦,四周植桂花与翠竹,门上书“清凉古寺”四字。房前围墙圆门上书“清凉别苑”,房后有六角亭一座,亭内一口古井,称还阳泉。
清凉寺北墙后
崇正书院是明代时的私办学校。崇正书院建于明代嘉靖年间,据今有五百多年的历史。书院由当时督学御史耿定向建立,取名“崇正”,其意思是推崇正统的儒家学说。现在的建筑是由著名设计师杨廷宝先生根据原样,于1982年主持修建的。
“武侯别苑”是纪念三国时曾驻马石头山(今清凉山)的诸葛亮,并用来展示三国时期历史文化。
文化和地方色彩极浓的建筑之一
文化色彩极浓的建筑之一
文化和地方色彩极浓的建筑之一
李剑晨艺术馆 李剑晨大师是一位享有国际盛誉的艺术家、艺术教育家。他以精湛造诣的水彩画杰作给后世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,被海内外誉为“中国水彩画的开山大师”、“中国水彩画之父”。
品味清凉山之苍翠恬静清凉山
虽然已经是11月,但是进入清凉山公园,到处还是绿意盎然,林木碧绿,竹林苍翠,环境让人感到“清凉山”真的是名符其实,好一个幽静凉爽的地方。
上午8点30分进到公园,可能是我来的过早吧,诺大的景区,沿途只见寥寥游人,沿着树木环抱的山间青石小路行走,静谧的仿佛能够听到自己的心跳,呵呵,这里和自己去过的南京其他景点相比,真是个闹中取静的好去处。
满目绿色陪衬着古旧建筑,让人感到仿佛进入了仙境。
清凉山上的竹林
树木、花草、怪石、亭阁,仿佛是清秀的园林景观
沿着这条小路上山,四周静得能够听到自己的心跳。
清凉山中的花苑
古树、古藤、古建筑,抢人眼球。
《南京四日》至此全部上博,谢谢博友的浏览和精彩点评。
评论